婷婷五月天在线视频网_亚洲精品无码鲁网午夜一本_国产又猛又粗又爽的视频_永久免费AV无语国产电影

您好:北京泰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深圳市衛(wèi)生健康委關于印發(fā)深圳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(yī)藥防治方案(試行第二版)的通知
發(fā)布時間:2020-03-27        信息來源:查看

深衛(wèi)健中醫(yī)〔2020〕5號

各區(qū)(新區(qū))衛(wèi)生健康行政部門,各有關醫(yī)療機構:

  為做好深圳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(yī)藥預防、治療和康復工作,我委組織專家對《深圳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中醫(yī)藥防治方案(試行第一版)》進行了修訂,形成了《深圳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(yī)藥防治方案(試行第二版)》,現(xiàn)印發(fā)給你們,請遵照執(zhí)行。在執(zhí)行中有任何問題和建議,請及時反饋我委。

市衛(wèi)生健康委

2020年3月23日

深圳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(yī)藥防治方案

(試行第二版)

  為切實做好我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(以下簡稱新冠肺炎)的中醫(yī)藥預防、治療、康復工作,我市按照中醫(yī)藥及早介入、全程覆蓋、深度參與、綜合防治的原則,參考國家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(試行第七版)》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中醫(yī)康復指導建議(試行)》和《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(yī)藥治療方案(試行第二版)》《廣東省重型、危重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(yī)救治方案(試行第一版)》等,結合深圳市中醫(yī)藥參與新冠肺炎防治實踐經驗,我委組織專家對《深圳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中醫(yī)藥防治方案(試行第一版)》進行了修訂,形成了《深圳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(yī)藥防治方案(試行第二版)》。

  本方案提出了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救治、出院患者的康復調理、隔離留觀患者的中醫(yī)藥治療、未病人群的預防等內容,目的是使確診患者降低危重癥發(fā)生率和病死率、提高治愈率、減少后遺癥,出院后得到及時康復調理,盡快恢復身心健康;分類增強未病人群機體抗疫正氣;及時截斷扭轉發(fā)熱等留觀患者病情發(fā)展。

  一、中醫(yī)病因病機

  深圳地處嶺南沿海,氣候潮濕,濕邪易犯人體。新冠肺炎屬于中醫(yī)濕毒疫病范疇,濕毒疫病主要由時行疫毒所致,多與疫毒流行、氣候突變、寒溫失宜、正氣虛弱等因素密切相關,病者無問長少,皆可染疫。濕毒疫病可挾風、寒、燥、火之邪而來,可導致濕、熱、瘀、毒、虛兼挾。癥候多變:濕毒之邪自口鼻而入,肺失宣肅,正邪相爭,阻滯氣機,可見低熱、乏力、咳嗽、氣促;濕從熱化,濕毒壅肺、閉肺、入營,可出現(xiàn)高熱、喘促、動則加重、心悸、唇甲紫紺、譫語等;年老多病者,邪易內陷,可出現(xiàn)內閉外脫之危候,且變證多端,故需隨證治之。

  二、防治方案

 ?。ㄒ唬┐_診患者中醫(yī)治療。

  確診病例首發(fā)癥狀不一:多數(shù)患者出現(xiàn)發(fā)熱,或咳嗽、或乏力,或兼而有之。部分患者以腹瀉或伴惡心、嘔吐為首發(fā)癥狀。少數(shù)患者或僅見胸悶、心慌,或頭痛;或眼睛干澀、癢、痛,眼結膜充血發(fā)紅;或四肢、腰背肌肉酸痛。少數(shù)患者伴有鼻塞、流涕、咽痛等癥狀。少數(shù)患者無任何不適癥狀出現(xiàn)。

  確診病例臨床治療應及早阻止傳變,防邪毒內陷心包;及早健脾護胃,扶正固本;針對重證、危證應及早辨證使用活血化瘀、軟堅散結之品,防止出現(xiàn)肺纖維化等后遺癥。根據(jù)患者的具體病情,采取中藥內服的同時,可選用中藥灌腸、針灸、推拿、穴位貼敷、熱奄包等中醫(yī)適宜技術,配合開展八段錦、經絡拍打操等傳統(tǒng)健身法,并加強情志調節(jié)、飲食調養(yǎng),進行中醫(yī)藥綜合干預(具體操作見附件)。

  注意事項:一是治療過程中要注意利小便并保持患者大便的通暢,以促進疫毒之邪排出。二是不能口服的患者,可鼻飼或灌腸給藥。三是中藥內服每日1劑,分2次服用;危重證可每天2劑,每6小時服藥1次。四是輕證患者未服中藥湯劑前可先用中成藥,如金花清感顆粒、蓮花清瘟顆粒(膠囊)等。

  1.輕證。

  國家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(試行第七版)》中的輕型、普通型患者,均可參照此進行辨證論治。

  (1)濕毒犯肺。

  證候特點:發(fā)熱(多見低熱、身熱不揚)或不發(fā)熱,少數(shù)伴惡寒,咳嗽、痰少(白粘或黃稠)或無痰,倦怠乏力(部分乏力明顯),或伴咽喉不利,鼻塞、流涕,納一般或納呆,大便正?;蚱?,小便黃,舌質淡或紅,苔白或淡黃、膩或厚膩,脈濡滑。

  病機:濕邪易阻遏氣機。肺為嬌臟,易受外邪侵襲;濕毒郁肺,困阻氣機,樞機不利。此時應及早用藥截斷,阻止病情進展。

  治法:辟穢化濁、宣肺透邪。

  參考方劑:清肺方(協(xié)定方)。

  基本藥物:柴胡20g黃芩10g法半夏10g葛根30g麻黃5g杏仁10g薏苡仁30g厚樸10g蘆根30g炒僵蠶10g姜黃5g車前子10g生姜10g桔梗10g木蝴蝶5g生甘草10g。

 ?。?)濕毒內侵。

  證候特點:納呆,惡心、干嘔,大便不爽或溏、甚則水樣便;倦怠乏力、部分乏力明顯;或伴發(fā)熱(以低熱常見),部分不發(fā)熱;或干咳無痰;或伴口干、口苦、不欲飲;小便黃;舌質淡或紅,苔白或淡黃、膩或厚膩;脈滑。

  病機:濕邪為陰邪,易傷陽氣;具有重濁、粘滯、趨下之特性。易侵襲中焦脾胃,脾主運化,喜燥惡濕;濕毒內侵,脾失健運,清陽不升。

  治法:化濕解毒,健脾清肺。

  參考方劑:化濕解毒方(協(xié)定方)。

  基本藥物:藿香10g法半夏10g厚樸10g豆豉10g白蔻仁10g薏苡仁30g茯苓20g澤瀉10g麻黃10g杏仁10g豬苓15g陳皮5g連翹15g黨參15g生甘草5g。

  2.重證。

  國家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(試行第七版)》中的重型患者可參照此進行辨證論治。

  (1)痰濕蘊肺。

  證候特點:發(fā)熱不甚或無發(fā)熱,咳嗽、咳白痰,胸悶氣促、喘憋、動則甚,或口干、口苦不欲飲水,納差,或腹脹、大便粘膩不爽或便溏,舌淡紅或暗紅,苔白膩或白厚膩,脈滑。

  病機:疫毒留戀,痰濕壅肺,肺氣郁痹。

  治法:利濕化痰,宣肺透邪。

  參考方劑:滌痰湯合麻杏薏甘湯加減。

  基本藥物:化橘紅10g法半夏10g茯苓15g膽星10g竹茹10g石菖蒲10g枳實10g麻黃5g杏仁10g薏苡仁30g白術15g三七10g桃仁10g虎杖15g生甘草10g。

  針灸治療:

  辨證歸經:任脈、手太陰肺經、足太陰脾經、足陽明胃經為主。

  針刺穴位:膻中、魚際、用瀉法,列缺、豐隆、公孫、足三里用補法。

  耳穴:肺、腎、大腸、神門、脾。耳穴壓豆,2-3日1換。

  經絡推拿:循肺、大腸、心、脾、腎經拍打、按揉,補法。

  指導患者丹田呼吸吐納法以理氣排痰。

 ?。?)熱毒壅肺。

  證候特點:發(fā)熱(高熱不退),或無發(fā)熱(部分因使用糖皮質激素難以觀察),咳嗽,或黃痰或白痰、少數(shù)痰中帶血絲,胸悶氣促、喘憋、動則甚,倦怠乏力明顯,或口干、口苦,納差,或伴腹脹、便秘,或大便粘膩不爽或溏、甚則水樣便,小便短赤或黃,舌暗紅或紅,苔白膩或黃膩,脈弦或滑。

  病機:疫毒留戀,濕熱交蒸,肺壅腑實。

  治法:清瘟解毒,宣肺泄熱。

  參考方劑:清肺排毒湯加減。

  基本藥物:麻黃10g杏仁10g生石膏30g茯苓15g桂枝10g澤瀉10g豬苓10g白術10g柴胡15g黃芩10g姜半夏10g生姜5g細辛3g射干10g紫菀10g款冬花10g山藥10g枳實10g陳皮10g藿香10g三七10g生甘草10g。

  針劑:可選用血必凈注射液。

  針灸治療:

  辨證歸經:任脈、手太陰肺經、手陽明大腸經、足陽明胃經為主。

  針刺:列缺、曲池、豐隆用瀉法,氣海、關元、足三里,用補法。

  耳穴:肺、脾、腎、神門、腎上腺。耳穴壓豆,2-3日1換。

  推拿:循肺、大腸、心、胃經、脾經拍打、按揉。

  手指點穴:風池、風府、曲池。

  3.危證。

  國家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(試行第七版)》中的危重型患者可參照此進行辨證論治。

 ?。?)內閉外脫。

  證候特點:發(fā)熱(有的高熱不退)或無發(fā)熱,咳逆喘促,氣短,或痰多、咯痰不爽,或喉中痰鳴,倦怠、極度乏力,語聲斷續(xù),或四肢厥冷,面色黯黑,口唇紫紺,表情淡漠或煩躁譫妄,嗜睡、甚則昏迷,納差,大便干結或粘膩不爽或溏或水樣便,或伴少尿,舌暗紅,苔濁膩或黃厚膩,脈細或滑或脈浮大無根,或脈沉細欲絕。

  病機:濕毒疫氣阻絡,蒙蔽心竅,心神失主;痰熱內閉,氣逆痰升,上蒙清竅;內閉外脫,屬危侯。

  治法:開閉固脫,解毒救逆。

  參考方劑:四逆加人參湯。

  基本藥物:附子10g(先煎)干姜10g人參15g炙甘草10g山萸肉15g。

  針劑:可選用血必凈注射液、參附注射液。

  中成藥:安宮牛黃丸每日1丸,用水調成糊狀,鼻飼或灌腸。

  中藥灌腸:大便秘結或少或腹脹病人,加用中藥灌腸,瀉下通腑,急下存陰。

  灌腸方:大黃15g厚樸20g枳實20g芒硝15g虎杖15g附子15g。

  水煎,每次約150-200ml灌腸。

  針灸治療:

  辨證歸經:任脈,督脈,手少陰心經,足少陰腎經為主。

  針刺:百會、素髎、合谷、內關、勞宮、太沖、涌泉。

  強刺激,不留針。

  耳穴:心、肺、腎、腎上腺、皮質下。

  耳穴壓豆,2-3日1換。

  手指點穴:內關、合谷、百會、委中、涌泉。

  推拿:循肺、心包經、心、胃、腎經,按揉手法。

  其他方法:視具體情況靈活選用穴位貼敷、熱奄包、平衡針、腹針、臍針、浮針等特色療法。

 ?。?)濕盛陽微(陰陽兩虛)。

  證候特點:喘促、形寒肢冷,口渴胸痞,大便溏泄,舌淡或暗,苔白或少,脈沉細緩或脈浮大無根。

  病機:濕毒疫邪內侵,久致陰損及陽,或陽損及陰,終致陰陽俱損。

  治法:溫腎健脾,祛寒除濕。

  參考方劑:薛氏扶陽逐濕湯或生脈散加減。

  基本藥物:附子10g(先煎)人參15g益智仁15g白術30g茯苓30g炙甘草10g。

  或西洋參10g麥冬15g五味子10g黃精15g山萸肉15g紫河車10g桂枝10g炙甘草10g。

  注意事項:重證、危證患者診療中,應及早辨證使用活血化瘀通絡之品,防止出現(xiàn)肺纖維化等后遺癥。部分患者急躁、焦慮、擔心,宜心理疏導,或選用柴胡疏肝散、梔子豉湯、甘麥大棗湯、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等。

  針灸治療:

  辨證歸經:任督脈,手少陰心經,足陽明胃經,足太陰脾經為主。

  針刺:合谷、太沖、陰陵泉用瀉法,足三里用補法,百會、內關、公孫平補平瀉。

  耳穴:心、肺、脾、胃、內分泌。耳穴壓豆,2-3日1換。

  手指點穴:內關、合谷、百會、豐隆、關元。

  推拿:循肺、心、脾、胃、腎經,按揉手法。

  其他方法:視具體情況靈活選用穴位貼敷、熱奄包、平衡針、腹針、臍針、浮針等特色療法。

 ?。ǘ┐_診患者恢復期康復調養(yǎng)。

  出院患者恢復期,有的邪去正虛:邪盛傷正,正氣嚴重被損,病邪雖祛而正氣亦傷;或素體虛弱,病后難以復元。有的邪正相持:人體正氣不甚虛弱,邪氣亦不過強;邪正勢均力敵,相持不下,病邪稽留,遷延難愈。有的余邪未清:邪正相搏,諸癥大勢已緩而余邪未盡??祻椭委熣{養(yǎng)應加強情志調節(jié),保持樂觀開朗,放松心情,減少壓力;注意起居調攝,寒溫適度,根據(jù)氣候變化恰當著衣,作息規(guī)律,保證充足睡眠,提升正氣,根據(jù)個人身體狀況,選擇適合的康復治療保健方法。

  出院后集中隔離、門診復診、復陽者均可按此進行辨證論治。

  1.中藥治療。

 ?。?)痰濁阻肺。

  證候特點:咳嗽,干咳無痰或少許白痰,或伴口干、咽癢,或伴胸悶、氣短、氣緊,納一般,二便可,舌淡紅、苔薄白,脈弦或滑。

  病機:濕毒犯肺,經積極治療,雖病邪已祛,但肺脾受損。肺主治節(jié)、通調水道,脾主運化,故釀生痰濁,內儲于肺,肺失宣肅。

  治法:宣肺止咳,健脾化痰。

  參考方劑:宣肺方加減。

  基本藥物:蜜麻黃10g地龍10g杏仁10g蘇子10g浙貝10g五味子5g虎杖15g百部10g木蝴蝶5g化橘紅10g茯苓20g甘草10g。

 ?。?)肝氣郁滯。

  證候特點:情緒不穩(wěn),緊張焦慮,抑郁寡歡或急躁易怒;腹脹納少;女子月經不調;胸脅脹痛,乳房脹痛,少腹疼痛;心神不寧,失眠等;舌淡紅或淡暗,苔薄白或或薄黃;脈弦。

  病機:患病日久,經積極救治,雖病情好轉,但由于對疾病的恐懼、擔心,或親人、朋友、社會接納失常,導致情緒不暢,情志失和,肝失疏泄,氣機郁滯。

  治法:疏肝理氣,安神定志。

  參考方劑:柴胡疏肝散加減。

  基本藥物:柴胡10g白芍10g枳殼15g香附10g陳皮10g郁金15g川芎10g虎杖15g當歸10g酸棗仁20g太子參15g甘草10g。

 ?。?)痰瘀阻肺。

  證候特點:或咳嗽、干咳無痰或咯白痰,或氣短,胸悶,間作胸痛,舌淡紫或暗紅,苔淡黃或膩,脈弦滑或弦澀。

  病機:濕毒內侵,雖病情好轉,但濕濁疫毒傷肺,肺氣閉阻,痰濁內蘊,阻滯氣機,久致痰濁瘀血互結,瘀阻胸肺。

  治法:化痰通絡,補益肺脾。

  參考方劑:補肺復元湯加減。

  基本藥物:橘紅15g茯苓15g法半夏5g石菖蒲10g膽南星10g虎杖15g西洋參6g當歸10g水蛭5g三七10g天竺黃10g桑白皮10g柴胡10g升麻5g海蛤殼10g甘草5g。

 ?。?)氣陰兩虛。

  證候特點:倦怠乏力,面色晄白,語聲低微,或胸悶氣短、活動后喘息,或自汗心悸,口干、咽干、納差,大便偏干,舌淡暗或暗紅,苔少,脈細或弱。

  病機:濕毒內侵,邪正相搏,邪氣雖去,但正氣虧虛,最終可導致氣陰兩傷、血行瘀滯。

  治法:益氣養(yǎng)陰,活血化瘀。

  參考方劑:益氣養(yǎng)陰通絡方加減。

  基本藥物:太子參20g黃精15g山萸肉15g麥冬15g三七10g地龍10g茯苓20g浙貝10g五味子5g陳皮10g虎杖15g甘草10g。

  (5)肺脾兩虛。

  證候特點:氣短、乏力,語聲低微,面色晄白,食少便溏或大便粘膩不爽,舌淡苔白,脈細或弱。

  治法:培土生金,補肺健脾。

  參考方劑:參苓白術散加減。

  基本藥物:西洋參5g白術20g茯苓20g白扁豆20g陳皮20g山藥20g蓮子20g砂仁20g薏苡仁20g虎杖15g黨參20g甘草10g。

  2.中藥茶飲調理(建議咨詢中醫(yī)師選用)。

 ?。?)補氣健脾茶。

  組成:黃芪10g砂仁5g黨參10g白術10g茯苓10g陳皮3g。

  功效:益氣健脾。

  適用:氣虛乏力、脾虛濕盛者。

 ?。?)養(yǎng)心茶。

  組成:炒酸棗仁10g醋五味子5g甘草5g麥冬10g等。

  功效:寧心安神,滋陰養(yǎng)心。

  適用:伴有失眠煩躁、心神不寧者。

  (3)養(yǎng)肝茶。

  組成:合歡花5g茉莉花5g玫瑰花5g白芍10g甘草5g。

  功效:養(yǎng)血柔肝,解郁安神。

  適用:易怒失眠煩躁者。

  (4)潤肺茶。

  組成:玉竹5g麥冬5g枸杞5g枇杷葉3g沙參5g甘草5g。

  功效:滋陰潤肺。

  適用:肺陰不足、口干舌燥者。

 ?。?)補腎茶。

  組成:桂圓5g紅棗5g黃芪5g大麥5g。

  功效:補腎健脾、扶正固本。

  適用:脾腎虛弱者。

  3.飲食調養(yǎng)。

  選擇烹調黃芪補肺湯、五紅湯、健脾祛濕湯、佛手茯苓瘦肉粥、五指毛桃豬骨湯等藥膳進行健康調養(yǎng)。

  4.中醫(yī)特色保健。

  在中醫(yī)師指導下使用防復香囊、穴位艾灸、中藥足浴、穴位按摩、穴位貼敷、刮痧、五音療法等中醫(yī)特色防護法。

  5.傳統(tǒng)健身。

  結合個人健康狀況常練八段錦、拍打操、健骨操、擴胸運動等易學實用的中醫(yī)傳統(tǒng)健身操。

  *注:3、4、5具體內容見附件《深圳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(yī)藥預防指引(有圖版本)》。

  (三)醫(yī)院隔離留觀患者。

  1.風寒夾濕型。

  證候特點:低熱,惡寒,乏力,周身酸痛,或頭痛,或鼻塞流涕,或口干口苦,或胸悶痞滿,舌質淡紅,苔白或厚膩,脈浮緊。

  治法:調和營衛(wèi),和解少陽。

  參考方劑:小柴胡湯合桂枝湯加減。

  基本藥物:北柴胡30g黃芩15g法半夏9g黨參30g藿香15g桂枝15g白芍15g貫眾20g生石膏30g大棗10g生姜6g炙甘草10g。

  2.邪熱犯肺型。

  癥候特點:高熱,咳嗽,口干口苦,或咯痰,痰白或黃,或腹脹便秘等胃腸不適,脈弦滑或滑數(shù),舌質紅,苔黃或膩,二便調。

  治法:清熱化痰,同解少陽陽明。

  參考方劑:小柴胡湯加石膏合半夏厚樸湯方加減。

  基本藥物:桑葉10g桑白皮15g魚腥草30g生石膏30g北柴胡30g黃芩15g法半夏9g姜厚樸15g麥冬30g紫蘇子15g炙甘草10g。

  3.寒邪阻肺型。

  癥候特點:高熱,頭痛明顯,周身酸痛,關節(jié)疼痛,無汗口干,脈浮緊或浮數(shù),舌質淡紅,苔白膩。

  治法:發(fā)汗解表,兼清郁熱。

  參考方劑:大青龍湯加減。

  基本藥物:生麻黃15g桂枝10g杏仁10g生石膏30g

  炙甘草10g大棗10g生姜6g。

  注意事項:內服中藥每日1劑,水煎400ml,分2次服用,服后喝熱水或熱粥1碗,蓋被發(fā)汗;若服1次后汗出,第2次不必再喝粥,若服1次后無汗出,服如前法。重癥患者不拘于每日2次,可酌情增加服用次數(shù)。

 ?。ㄋ模┪床∪巳侯A防。

  普通市民可在做好預防必做8件事(少近人堆、別碰野味、多戴口罩、勤快洗手、及早就醫(yī)、食物煮熟、開窗通風、不要恐慌)基礎上,做好情志調節(jié)、起居調攝,選擇烹調黃芪補肺湯、五紅湯、健脾祛濕湯、佛手茯苓瘦肉粥、五指毛桃豬骨湯等藥膳進行飲食調養(yǎng);并結合個人健康狀況常練八段錦、拍打操、健骨操等易學實用的中醫(yī)傳統(tǒng)健身操;還可在中醫(yī)師指導下使用室內燃熏避疫、防感香囊、穴位艾灸、中藥足浴、穴位按摩、穴位貼敷、刮痧、五音療法等中醫(yī)特色防護法。

  集中和居家隔離醫(yī)學觀察人員、防控一線醫(yī)務人員、人員密集區(qū)域服務人員等特殊人群,建議在中醫(yī)師指導下服用中藥防感茶或防感湯,調達氣機,提升正氣,增強抗病能力,截斷扭轉潛在病情發(fā)展。



網(wǎng)絡備案:京ICP備12039121號-14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區(qū)學清路9號匯智大廈B座7層 m.jesusavila.com ?2016-2023 泰茂股份版權所有


  • 經營性網(wǎng)站
    備案信息

  • 可信網(wǎng)站
    信用評價

  • 網(wǎng)絡警察
    提醒您

  • 誠信網(wǎng)站

  • 中國互聯(lián)網(wǎng)
    舉報中心

  • 網(wǎng)絡舉報
    APP下載